紀神父當年融入蘭嶼文化,
久保田磅秤
,主動參與東清部落祝福節。 圖/紀守常紀念文教基金會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紀神父,
彩色影印
,我帶我的小孩、孫兒來祭拜您了。」有「蘭嶼之父」的紀守常神父過世46年,
壓接工具
,蘭嶼人從來沒忘記他,
喜帖
,不但在3年前團結成立紀守常神父紀念文教基金會,
高雄清潔公司
,更為他破除傳統不上墳觀念,
台南清潔打掃
,清明節前到他墳前悼念,
植物工廠
,要把紀神父的精神與愛流傳下去。清明將屆,
牛樟芝子實體
,又是紀神父的誕辰、祭日,
收納箱
,許多蘭嶼人陸續前往東河小馬天主堂紀神父墳前悼念,充滿不捨與緬懷。今天前往祭拜紀神父的謝美惠表示,當年她是由紀神父從阿美族和平部落帶往蘭嶼交由傳教士謝帆海領養,因家中8個孩子實在養不起。她回憶紀神父常到學校探望她,擔憂她適應不良等,她很感謝紀神父改變了她的命運,讓她有機會獲得兩個家庭的愛,紀神父在她眼中是「超厲害」的神父,會各種原住民語言、日語、中文等。謝美惠說,蘭嶼人傳統恐懼鬼魂及惡靈,沒有掃墓、上墳等習俗,但為紀神父,很多人破除傳統,堅持到他墳前悼念祭拜他。根據紀守常神父紀念文教基金會的紀錄,紀守常神父來自瑞士格拉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出生於1919年3月15日、1970年3月10日車禍過世;他的祭日、誕辰日接近且又逢清明,有不少蘭嶼人特別來到東河紀神父墳前緬懷悼念他。紀神父紀念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席萳.嘉斐弄表示,紀神父在蘭嶼傳教16年,改變蘭嶼人教育觀,不但幫助貧窮家庭孩子到台灣本島念書,也鼓勵蘭嶼人從政,為自己爭取權益,這在當年軍管及政治單位多是外族人任職的年代,是十分難得的改革。席萳.嘉斐弄說,最重要的是,紀神父帶入美援經濟物資,讓蘭嶼人獲得生活上的改善,尤其老人常捱不過冬天、嬰兒乳源不足易夭折,都在他帶入保暖冬衣、奶粉等,存活了下來,被稱為「蘭嶼之父」當之無愧。蘭嶼族人破除不上墳觀念,到紀神父墓前祭拜他。 記者李蕙君/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