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雙方最近宣布達成美日貿易協議,
漸進式排名
,這是美國與非自由貿易協定(FTA)成員國的第一個協定。美國與各國展開貿易談判,
客製化網頁
,包括最難纏的中國大陸,
專業網頁設計
,美國都堅持必須是全面性的貿易協定。惟獨美日貿易協定只包括部分貨品降稅及數位貿易自由化,
主機代管
,而在美日達成協議後,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川普立即聲明美中貿易協定必須是全面性,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不會比照美日模式。美國願意破例,
自然排序
,主要是在美中貿易戰下,中國針對美國農產品課徵報復關稅,對玉米、大豆及牛肉豬肉影響很大,引發傳統支持共和黨的農民不滿,衝擊川普連任之路。加上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及日本─歐盟FTA生效,使得美國農產品出口日本也受到衝擊,川普須為美國農民尋找出路,日本是最好的選擇。 日本也深知美國的急切,所以借力使力,雖然開放了農產品,但是只有到CPTPP前身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標準,日本最敏感的稻米也未納入,因此衝擊在日本可承受範圍內,在數位貿易也大致符合日本的原則。日本全盤掌握形勢,靈活運用談判策略,進退有據;既滿足美國需求,也未踰越日本底限,難怪不少人認為日本才是美日貿易協議的贏家。台灣一直在追求美台貿易協定,最近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北法案」後,台灣的期待更高。因為美台貿易協定不僅可加強台灣與美國經貿的連結,更具有多層面的意涵;但是台灣千萬不能只當美國對抗大陸的棋子,而損害到台灣利益。例如美國實施貿易保護政策下,為了爭取輸美鋼鐵產品免除25%關稅,台灣配合美國要求降低台灣產品的中國原料投入,但是此降低「含中成分」的做法,台灣卻仍然得不到美國豁免。另外台灣也支持並參與美國抵制中國企業的做法,希望由紅色供應鏈移轉到美系供應鏈。不過美方並不領情,美台經貿關係進展有限,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已經三年未開,台灣沒有得到對等回報。台灣是美國第13大貿易逆差國家,在美國陸續和主要國家達成協議後,台灣可能會是下一階段目標。只是台灣不能只是一味承諾美國而損及本身利益。台灣雖然沒有如日本有充裕的談判籌碼,可以與美方周旋,但至少應該先做好功課,才不致發生在談判桌上一退再退的情況。台灣首先應比照日本,以日本在美國投資來爭取美國認同的做法。日本在美國特別是汽車產業的大量投資,替美國創造不少就業機會,並促進美國經濟成長。台灣在美投資雖不及日本,但一直平穩,也有不少代表性企業,此可以彰顯台灣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並做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美國貿易代表署每年會公布台灣貿易障礙報告,並要求改善,然而有些要求也未盡合理。台灣首先要擺脫過去只是因應美國要求,純採守勢的做法,必須據理力爭。其次美日貿易協議中,美國有對日本降稅,日本可以爭取到,台灣為什麼不能?台灣近年來在美國市場占有率下滑,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其他FTA,例如美韓FTA的衝擊,未來台灣可針對受影響產品要求美國降稅。另外台灣也應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台美產業合作方案。美國積極圍堵中國大陸,就是希望以美國生產體系取代中國供應鏈。在高科技領域上,例如半導體,美國著力更深。台灣可以規劃如何由過去美中台三方競爭,轉為美台合作與中國競爭,在技術合作、人才交流、市場拓展等,都是可考慮的方向。如此才可避免重蹈覆轍,淪為只是迎合美國卻對台灣無實質利益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