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國降息的人士可能要失望了,
關鍵字如何操作
,就算是美中未能達成貿易協議也是一樣。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最新發表的政策季報中便暗示,
社群行銷達人
,人行將繼續使用定向性的政策工具,
社群行銷達人
,例如存款準備率及中期貸款便利(MLF)等。人民銀行的政策報告就跟美國聯準會(Fed)聲明一樣,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用詞非常審慎,
關鍵字達人
,且文義曖昧難明。比較好懂的是人行機關報「財經新聞」過去一周所刊登的四篇文章,
漸進式排名
,其中一篇便指出目前的基準放款利率已經「低於中性」水準。 這篇人行研究部門撰寫的文章中指出,新興經濟體的中性利率通常比該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實質成長率低4個百分點;由於中國成長率約6.9%,因此實質中性利率應為2.9%,再加上2%的通膨率,則為4.9%,而人行目前的基準利率為4.3%。文章中強調,即使外界不同意人行所引用的GDP成長率,但中國企業的國內融資成本仍不算高。目前1年期美元債券的平均殖利率至少都在2.9%,加上匯率避險及交易成本,則境內美元融資的成本至少為4.35%。人行的說法有理。從去年9月以來中國債券市場便進入牛市,因此只要企業能夠進入債市,融資成本便能明顯下降。「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的融資成本更比其他地區低20-80基點。中國信用緊絀的真正肇因並非利率偏高,而是企業未必能取得融資。國有企業能夠毫無困難地取得貸款,而且是人行放鬆流動性的受益者;但私營企業取得信貸的管道仍然有限,特別是房地產開發業者由於向銀行備借不到錢,或無法發債,仍須從境外籌資,並承擔7%以上的高發債利率。人行是否降低1年期貸款利率,一直是內部爭議的焦點。人行上次是在2014年底降息,結果引發2015年的「股瘋」,之後泡沫破滅。再者,就算人行降息,資金仍難流入私營企業。人行研究人員也無奈地表示:「嫌貧愛富」,資本主義的本質便是如此。(作者Shuli Ren是彭博資訊亞洲市場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