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至2009年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以來,
系統家具工廠
,全世界主要央行便將短期利率維持接近於零。在美國,
豐原美丙
,儘管聯準會(Fed)近來已升息,
桶裝瓦斯價格查詢
,但短期利率仍低於1%,
越南進口椰子水
,主要公債的長期利率也同樣很低。此外,
兒童成長桌椅推薦
,各大央行藉大量買進並持有債券來支持市場,
兒童成長椅
,規模均屬空前。為什麼這些維繫經濟生機的支持有其必要?又為什麼要這麼久?若說這一切是大衰退造成的,
瓦斯 重量
,未免過於簡化。長期實質(經通膨調整)利率在2007至2009年間並未降至谷底。若檢視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35年來走勢,
高雄優良清潔公司
,可以看到穩步向下的趨勢,
運動飲料
,即使大衰退期間也無特別異常之處。2009年衰退結束時殖利率為3.5%,如今也僅略高於2%。實質利率也大致如此。大衰退期間,10年期抗通膨債券(TIPS)殖利率一度逼近3%,衰退結束時接近2%,接下來,TIPS大致呈現下跌並維持低檔,2017年5月只有0.5%。投資人會願意用這麼低的利率把錢擺上十年,可見市場對長期趨勢充滿悲觀,難怪「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這詞近來如此時興。長期停滯一辭,其實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韓森(Alvin Hansen)1938年的著作就出現過,韓森同年發表演說時,曾預料美國經濟會永無止境地停滯下去。1929年美股崩盤後出現經濟大蕭條,當年已是第十個年頭,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經濟停滯才告一段落。韓森對經濟大蕭條時代慢性停滯的理論,是基於美國1930年代異常偏低的出生率。韓森推論,由於民眾不必花錢在兒女身上,就不覺得有投資的必要。不過,出生率低,其實和危機沒有直接關係,因為出生率始終持續下滑。我個人對當前經濟停滯的理論,著重在民眾漸漸對科技快速進步感到不安,擔心日後工作會被取代。民眾消費意願更低,因為或多或少擔心自己謀生能力不知還能維持多久。若果真如此,或許是有必要以低利率刺激他們繼續消費。2012年以來,美國股市和房市不斷創新高,同樣的用詞也不斷在大蕭條期間出現。1933年大蕭條的谷底,石油產量、小麥、黃金、香菸消費、郵局存款等也曾紛紛創下新高。這些樂觀的報導或許會帶來一些希望,讓人以為情況好轉了,但仍無法平撫他們擔心再受經濟災害的疑慮。若非異常強大的刺激措施,這種不祥預感會限制消費。敘事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可以同時保持兩種彼此衝突的想法。當大家想像大難終會來臨,決策者也該有所因應。(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