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解說病情正式進入虛擬實境(VR)時代,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渭文示範,
SEO優化
,戴上VR頭盔,
網域申請
,醫師與病患可以一起進入虛擬實境,
主機代管
,看到器官構造與位置。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facebook 一位患者在雙十年華摸到乳房硬塊,
網路行銷達人
,確診為單側三陰性乳癌,還好及早發現手術切除。但追蹤五、六年後,另一側乳房再現癌蹤,癌細胞對荷爾蒙反應強,切除後,接受荷爾蒙藥物治療。罹患不同的乳癌,已屬罕見,這位患者三年後再被確診為肺部扁平細胞癌,連醫師都覺不可思議。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指出,利用精準醫療,上述患者透過「基因檢測」找到了答案,發現肺癌細胞的基因表現與乳癌一樣。換句話說,肺癌細胞是乳癌細胞基因突變產生,並非新的癌症,而是乳癌轉移肺部,後來醫師採取乳癌治療策略,成功控制病情。 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暨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表示,精準醫療讓病人接受適當檢測,根據結果給予適當治療法,對於較晚期或特殊癌症患者而言,精準醫療協助他找到適當的治療方式,結果可能是零或一,但對病人來說至少是一個機會;張義芳則認為,基因檢測的魅力是看清癌細胞真面目,即早擬定正確治療計畫。張義芳進一步說明,病理組織切片是癌症治療黃金標準,同病同治、異病異治,難以推翻,「看起來都是肺癌細胞,若出現披著肺癌細胞皮的乳癌細胞,病理檢查看不到這樣的癌症基因突變。」現在已有可偵測超過三百種基因異變的「全方位基因檢測」,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例子會越來越多。「人類癌症,基因為宗。」張義芳說,基因檢測可協助找尋治療方式,包含已獲得該癌別適應症藥物、已上市用於其他癌症的藥物及進行臨床試驗中的新藥。現有療法效果不佳的癌友、病況嚴重有多處轉移者或打算使用昂貴治療的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做基因檢測。另外,隨人工智慧(AI)在醫療照護領域發展,如今能事先篩出特定基因、提升預防意識,診斷上增加準確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研究所教授閻雲表示,AI消化大量影像資料、人體資料大數據,減輕病理科、放射線科等專科醫師的工作負擔,未來發展值得期待。聽講民眾參觀博覽會攤位展示區,戴上VR頭盔,就可透過醫師講解,一層層剝開虛擬肌肉、骨骼、器官結構,了解手術計畫。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facebook 民眾參與2019防癌高峰論壇,參觀場外博覽會攤位展示區。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