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曆新年的話題,
埋線減重
,脫離不了「甲午」二字的歷史意義。120年前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金屬銘版印刷
,結果改變了中日兩國命運,
印刷 台北
,台灣被迫和中國分離了半世紀。那不但是東亞兩個大國的拚搏,
高雄打掃
,更是清朝自強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成敗的試金石。結果證明,
攝影活動
,任何改革若只求皮毛,
狗學校
,終究會走上失敗一途。而日本雖一躍成為亞洲強權,
蒸飯桶
,但也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牛樟芝
,食髓知味發動日俄、侵華和大東亞戰爭。
上一個甲午年是1954年。韓戰在此前一年結束;日本在這一年重新武裝,成立了自衛隊;台灣和美國則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二戰時和美國是盟友的中國,分裂成「赤色中國」和「自由中國」的態勢也告底定;冷戰則正式開始。雖然始終沒有發展成世界性的「熱戰」,但直至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緊張氣氛及末日恐慌,數十年間仍深深影響全世界。
回顧過去兩個在煙硝味中度過的甲午年,這個甲午年似乎將和平許多。但恰好在上一個甲午年出生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諸多右傾的行動諸如倡議修改日本非戰憲法,以首相身分參拜日本神社等,卻引起曾被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疑慮,連美國也公開表示關切。敏感的歲次甲午,是否會觸動敏感的民族主義神經,仍未可知。
比起德國對納粹帶給世人的禍害之深自反省,日本顯然做得太少,無怪乎亞洲國家對日本始終心存疑慮。中國大陸在經濟力大幅提升後,軍事實力逐步增強,但其反民主的政權屬性,也被民主國家視為潛在的不安定因素。日本能否真誠面對歷史,中國能否回應全世界的民主潮流,是這個甲午年甚至往後一甲子,全世界都會關注的焦點。
從全世界的趨勢看來,百年前的殖民主義和其後的法西斯橫流,早成歷史陳跡,但國家與國家間的競合卻未曾停歇。只是競合的主體,從政治、軍事,變成了經濟、貿易。台灣如何擺脫過去兩個甲午年被強權宰制的命運,走出自己的道路,亦是國人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其間關鍵,正如兩個甲子前的教訓,不在船堅砲利,而在改革讓台灣經濟體質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