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cebook 十多天前,
台中網路公司
,加州發生地震,
台中網路公司
,有趣的是,
排名系統
,媒體立刻出現一則「新聞」:「西洛杉磯發生一場規模二點八的地震。時間是凌晨四點廿九分,
網路代銷
,深度為三點一英里」,
專業社群行銷
,署名「洛杉磯時報地震機器人報導」。這則報導在地震發生三分鐘後就完成,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還配了震央地圖,說明過去十天,該區沒有類似地震發生;最後一段說明,這篇格式化新聞是用「演算法」產生。 中國大陸官媒新華社推出全球第一個AI合成主播。(新華網) 分享 facebook 其實早在二○一四年,洛杉磯時報記者Schwencke就用電腦首次操刀,第一篇報導口吻很像電腦合成般生硬,但現在,完全如記者報導用語,若不標明是「地震機器人」(QuakeBot)報導,讀者很難發現。紐約時報二○一五年跟進洛杉磯時報的腳步,華盛頓郵報二○一六年也發展全自動編輯系統。不知不覺間,AI已進入媒體生態圈。「AI新聞」意味媒體行業正在進行一場革命,難怪哈佛大學尼門報告稱今年是AI新聞爆發年。但史丹福大學駐校記者Tom Van de Weghe則發現,多數新聞人還不知道如何和AI共處,但引入AI已是大勢所驅。國外新聞室目前採用AI的方式不再是簡單的制式報導,而是顛覆式的應用,它已經可以模仿記者口吻修辭,以維持一貫風格。路透去年三月設立模控新聞室(cybernetic newsroom),取名「山貓洞見」(Lynx Insight),發現AI無論在新聞策劃、想題目、蒐集分析數據,都幫上大忙。路透數據與創新執行編輯Reg Chua對AI看法很正面,認為媒體可結合最好的AI和人工判斷,產生深度新聞和調查報導,但編輯部需要重新分工,讓AI發揮所長,編輯需要看AI的重點標示和模型分析,提出問題、判斷重要性、理解背景,產生更精彩的報導。華盛頓郵報啟用大名鼎鼎的機器人Heliograf,早在二○一六年里約奧運就報導過上百則新聞。美聯社與Urbs Media合作,透過自動化寫作工具「文字職人」(Wordsmith),用在運動賽事報導。最近HBO「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新一季一開播,AI新聞找到觀眾喜歡的角度,帶來高點擊率。美國之外,歐洲從二○一七年開始,每月已有上千則用演算法產生的新聞。大陸騰訊的演算法不但能自動產生新聞,還可以到現場聽演講,自動找到重點,發布新聞。不過,AI用於新聞採訪,也不是沒有爭議。阿諾史瓦辛格主演的「魔鬼剋星」,飛行機器人變成殺人武器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CNN已啟用「防燃」飛行機器人報導加州森林大火,曾經引起消防員憤怒,認為嚴重干擾救火。前面提及的洛杉磯時報QuakeBot,也在二○一七年誤報聖芭芭拉發生規模六點八大地震,其實是發生在一九二五年的地震,當天是AI演算法出錯。然而正如下圍棋的AlphaGo,它的進步一日千里,如今已是強而有力的工具。人們最關心的是:AI技術會造成記者編輯失業嗎?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因為AI「被辭職」,因為,AI的功能不在替老闆省錢,而是不斷創新新聞處理方式,它也是記者的好幫手。路透就發現,會用AI的記者可以省下二成時間。因此AI最終會不會取代記者,目前難下定論。尼門報告預測,二○二五年的新聞編輯室可能有兩種發展:一種是全由AI主導運作,但也可能發展AI和人類共組編輯部的模式。AI必然對新聞產生重大影響。不過,新聞畢竟是發揮創意的工作,核心仍在個人和新聞業的因應與推進。如何運用AI,勢將不斷激勵與考驗所有媒體。(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