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貿、占立院」學生昨天撤離議場,
台式泡菜
,從三一八到四一○,
造型蛋糕
,有人看見脫序,
月亮蝦餅
,有人看見希望。不論是否贊同學運訴求,
喜餅推薦
,這廿四天,
花蓮民宿
,已經成了這一輩台灣人共同的記憶。
歷史有偶然,
冷凍食品
,也有必然。三月十八日,
無骨鳳爪
,學生衝進立法院,進一步打破玻璃、全面占領議場,學生團體代表陳為廷到昨天還說「好像做了一個夢」。
若非立院駐衛警力有限,若非學生靠著網路訊息迅速聚集,若非第一晚的四波攻堅失效,若非立法院長王金平保證不驅離學生…,這場反服貿行動不會如此戲劇化,也不會掀起學運浪潮。
不過,學生攻占立院是偶然,馬政府強推服貿招致反彈卻是必然。除了在野黨難脫「逢中必反」,協議簽署過程欠缺事前溝通說明、事中資訊公開,以及事後監督機制,讓學生「反黑箱」喊得震天價響,就連未必反對服貿的人,也對政府的「程序不正義」皺起眉頭。
學生主張「退回服貿」,在馬政府眼中根本辦不到,但學生的訴求很簡單:黑箱簽訂的協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退回,等到有了監督機制,再來審查。也正因為學生的壓力,讓原本不願制定專法的馬政府,終也提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催生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立法,可說是此次學運的「具體」收穫;但「人民做主」的觀念深植人心,恐怕才是導致馬政府軟化的關鍵。
「沒有法治,民主也將不保。」這是許多人對脫序行為的憂慮。但「沒有民主,法治為誰存在?」則是執政者必須反省的課題。學生雖已撤離立法院,問題卻還沒結束,剩下來的,就讓民主與法治持續對話吧!
※延伸閱讀》
‧圖輯/占領24天 學運學生撤離立院
‧時間軸/三分鐘回顧太陽花學運!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政院版VS.民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