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餅是台中名產,
期刊 翻譯
,也是重要產業,
足底筋膜炎
,說是「國民甜點」也不為過,
花蓮美食
,業者負責內餡,
臭氧機製造商
,傳統與創新口味各擅所長,
講義影印
,政府幫忙來行銷,
馬克杯轉印
,那當中的「文化」味道在哪?
這場太陽餅行銷活動的全名是「太陽餅文化節」,
系統櫃設計
,從2006年起,
台中安招財斗首
,正式喊出「文化」稱號,
台北系統櫥櫃
,隔年祭出「買一送一」,熱潮延燒迄今;但既然提到文化,不免讓人想起自由路23號的太陽堂餅店,以及終身低調、日前身故的老闆林義博。
今年台灣糕餅界的大新聞,絕對是太陽堂歇業與林義博辭世,這家餅店幾乎不廣告,裝潢也始終如一,但在地人、外來客都認定「23號」門牌買餅,過年不提供宅配,賣餅賣得很有個性。
這家店吸引人的,第一是餅,第二是店門口牆壁上的馬賽克壁畫,出自前輩作家顏水龍手筆,牆面上瑰麗的向日葵,就像剛出爐太陽餅,給人陽光般的熱力。
太陽總讓人仰望,太陽堂第二代老闆林義博,鮮少在媒體曝光,他似乎把自己隱藏起來,藏在太陽堂背後,他一生不曾出國,鄰里說他是好人,教會常吃到他的餅,而友人回憶,咬一口剛烤好的太陽餅,跟林義博聽古典音樂,算是人生兩大樂事。
藝術的熱愛就埋在林的血液中,不然在思想箝制的年代,向日葵被當成共匪的國花,顏水龍的壁畫藏在三夾板之後,四分之一世紀才重見天日。
太陽堂突然歇業,讓人感到懷念,林義博接著辭世,更印證世事無常,但忽然間23號的鐵門降下,原來吃餅的好滋味,除了麵粉、麥芽與豬油合奏,還有一口咬下去、濃得化不開的文化味。
太陽餅是很日常生活的事情,每年數億商機,證明香甜一塊餅,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台中市每年的太陽餅「文化」節,到底要塑造什麼文化?在半買半送的滾滾人氣中,這是市政府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