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報上看到一則短文,
遠端監控
,有人這樣寫道:「嚴長壽愛上花東的淳樸與自然。他在台東租了一間小屋,
刀具櫃
,過半退休生活。──也是「長壽」之道!」
我看到「長壽之道」這幾個字,
防盜系統
,不禁莞爾,
防潮箱
,毋寧將它視為某種善意的體貼。我的確愛上花東的淳樸自然,
花蓮住宿
,也在台東租了一間小屋,
員林 新娘秘書教學
,但此時此刻我卻比「退休」前更忙碌。
示範CEO 走向第一線
很多人覺得退休就是什麼都不做,
電漿觸媒臭氧
,這樣子就會長壽。也有的人賺了錢之後,
台南清潔
,不曉得轉彎,不會善用資源,做出對社會及人類有貢獻的事情。
然而,我想要追求的是一種有意義的生命境界。成立公益平台是我給自己的一個使命,要做花東永遠的志工,也期許公益平台成為一種示範,接引更多天使、志工、資源進入花東,轉化成為源源不斷的改革能量。
我常說要做花東的「志工」,但什麼是「志工」,卻值得玩味。
我曾在一次志工共識營中,談到對「志工」的看法。我要基金會的同仁先養成一個習慣,也就是志工的第一個心態:「我們是去傾聽、整合、啟發、伴護,而不是去幫助或施捨。」
志工!不是熱情就可以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引進許多資源或是人脈,深入部落,了解當地問題,改造產業教育和環境,但是我始終不願意說這是一種「幫助」,因為我認為這所有的努力,只是把舞台「還給」本來就有天賦的人。讓他們被整個社會看到,找回自信,我們絕不是在「施捨」!
其實短期的志工若對當地環境和自己能力不夠了解,有時候反而初期會成為公益團體的負擔,原先以為是去助人的,之後才發現自己先需要被人幫助。
志工的第二個心態是:「我們不是來幫助別人,而是來學習的,甚至學習到我們一輩子都不太可能學到的新事物。」
身為「志工」必須要捨棄專業的傲慢,更謙卑地倒空自己,學習跟別人、不同組織、部門互動,甚至跟陌生組織團隊合作,異中求同,產生共識,激發潛能,打開格局。
建立了正確的「志工」心態之後,我們公益平台夥伴們推動任何事情,都本著這種心情做事,要做到「歡喜受,甘願做」。
公益平台有一個原則:「政府在做的事,我們不做;別人會做、能做的事,我們不做;別人做得更好的事,我們也不做。」
攬客!要慢遊不要暴食
因此八八風災席捲台灣之後,當大家把目光集中在災民的同時,我卻將目光轉移到非災區,當時我一眼便看出在觀光客卻步之下,花東一片蕭條。即使沒有災難,平時台灣本地的客人都選擇在週末或過年長假才會到花東,遊客一直不多。於是成立公益平台之後,我將工作重點放在導引「觀光客」來花東,讓觀光客應該「細水長流」,而非「暴飲暴食」。
把傳統走馬看花的客人轉移到「深度旅遊」,進一步走向「無期無為」,只為花東的自然、寧靜,尋找一個定心無為的地方。
花東最適合「慢遊」,這時候我想到,到底有誰是會「慢遊」的人?依過去經驗,我發現香港是最近、而且最成熟的市場。
於是,我開始針對我熟悉的領域發揮影響力,首先建言政府立即推動香港包機,如同我在《我所看見的未來》所提到的,先尋找關鍵影響力的人,開始廣邀香港地區媒體、旅遊業者及國際使節等人來花東慢遊,連續舉辦各類「花東體驗團」,努力為台東找客人。
民宿!文化文明在地味
然而,在我們努力引進觀光客之前,我們的民宿也須達到國際水準,做好必要的包裝及基礎的「蹲馬步」工作。於是,我們請高雄餐旅大學的蘇國垚老師舉辦了四次的民宿研習營。我的想法是,與其大肆建設,破壞環境蓋五星級大飯店,不如先好好提升現有的民宿資源。
「民宿」其實代表的是在地的某種精神及文化,也可以視為是一種「更文明的旅遊方式」,不僅是一種讓旅人分享主人生活方式的媒介,當然也是一種經濟指標,如果民宿在當地沒辦法生存,那也就是在地的生活文明、經濟條件還沒能達到旅人的期待。
代管!找到一條回家路
這四次民宿研習,總計花蓮有一百零二家、台東有六十五家民宿熱烈參與,這是公益平台第一波工作重點。如今我們民宿已經從輔導、嘗試建制共同的合作平台,進入到新一階段,希望偏鄉部落的年輕朋友尚無能力獨立發展以前,先學習和培養「民宿代管」的能力,為他們找到一條回家的路,以及留鄉發展的能力。
做了這麼多努力,公益平台無非是期待大家以更慢的步調,近距離欣賞花東之美,我想訓練業者、訓練旅行社、旅客,帶他們去原本不知道的地方、原本不會去的地方、根本想像不到的地方,體驗在地的精采,這樣才能創造他們對土地更多的感情,理解分享我們公益平台在台東推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