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榮總外科部部主任陳周斌常幫病人開刀,
專業網頁設計
,但自己也曾因病接受過4次手術,
關鍵字達人
,使他更能同理患者病痛。 記者鄧桂芬/攝影 分享 facebook 我是外科醫師,
專業社群行銷
,至今共接受過4次手術,
關鍵字如何操作
,也讓我更能同理患者的病痛,
網域申請
,我多年來大方將私人聯絡方式提供給病患,
排名系統
,讓他們有事能隨時找我。幸運的是,我們因建立深厚的互信關係,執業至今未有醫療糾紛上門。高中時期本來沒有想過要學醫,反而對數學更有興趣,但這想法讓我老爹不開心,甚至不願意與我同桌吃飯,我只好妥協,考上陽明醫學系就去念了。 當學生時 罹患闌尾炎不過,直到大一的某個周日,我突然腹部悶痛,從上腹痛到右下腹,懷疑可能是闌尾炎,趕快到台北榮總掛急診。在抽血驗尿的時候,我向醫護人員說:「我是陽明醫學系一年級學生,我好像有闌尾炎。」卻被取笑竟然自己亂下診斷。但是,檢查證明是闌尾炎,並馬上開刀。雖然被取笑,但這經驗讓我覺得當外科醫師能解決身體毛病,好像還不錯!撞破眼鏡 眼角膜刮傷大四那年,我和朋友打球時不小心撞破眼鏡,眼睛怪怪的、一直流眼淚。去北榮掛眼科,發現是眼角膜刮傷和視網膜剝離,嚴重恐致失明。當時總醫師建議我找劉榮宏主任,他是視網膜的治療權威。劉主任看完我的狀況,建議住院開刀。我回去翻教科書,發現這手術很難,住院前打電話回屏東老家,老爹還擔心問:「要不要送紅包?」畢竟當年還有紅包文化,民眾也認為送紅包給醫師,手術比較順利。不過沒給紅包,手術一樣順利,劉主任還叮嚀我暫時別劇烈運動,要定期追蹤檢查。這件事對我影響深遠,我從劉主任身上學會,醫師應以病人所需做治療,充分告知並提供最佳決策建議,不能以患者的貧富貴賤影響診治和判斷,這也是醫病互信基礎。膽囊發炎 膽管全堵死第三次接受開刀是在2002年,原因是膽囊慢性發炎,這也是大教訓。當時台灣剛引進腹腔鏡微創手術不久,我也在台中榮總利用腹腔鏡執行大腸直腸手術,那段時間我常胃痛,吃得愈油膩就愈不舒服。我原以為是胃潰瘍,想說吃清淡點、忍忍就好。沒想到症狀困擾約2年,某次突然「大痛」,痛到我放下工作去急診求助,但胃鏡檢查沒事,反而是電腦斷層發現膽囊結石,且已嚴重發炎導致膽囊萎縮,膽管全部堵死。於是,我拜託同事、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葉大成幫我開腹腔鏡拿掉膽囊。過去我是執刀手,現在換成被開刀,也親身體驗腹腔鏡的微創優點:周六開刀,周日出院,周二就能上班幫病人開刀了!這次生病經驗,讓我深刻了解:即便症狀類似,但只要沒有進一步檢查都可能誤診。當醫師都如此了,民眾更應及早就醫,才不會延誤治療。走路跌倒 腳踝腓骨斷裂最後一次則是去年在台北開會結束後,可能是因下雨,我在過馬路時竟跌倒。幸好太太在身邊,在她幫助下,我忍痛搭高鐵,返回台中榮總掛急診,確定為腳踝腓骨斷裂,由現任骨折創傷科陳志輝主任幫我開刀。這次受傷住院5天,還坐了幾天輪椅。還好陳主任開得好,沒什麼腫脹,2周後就回去上班,只是得拄著枴杖看診和查房。不過我把這當作復健,還會拄著枴杖去百貨公司逛街,約3個月後就揮別枴杖了。我又領悟了一件事:年紀到了,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啊!因此開始吃鈣片補鈣,並且盡量減少應酬喝酒。4次經驗 重新省思健康4次的生病經驗,都讓我重新省思自己的健康,想辦法對身體更好,例如飲食會以新鮮食材為主,並且吃得多元均衡,不太過油膩。最重要的是,病後更能同理患者的心情,例如身為病人,會希望醫師多來看。也因此,我習慣每天查房2到3次,最近因接下外科部主任,工作較忙,只夠巡1次房,會請主治醫師協助再查1次。我告訴年輕醫師,要把「開刀」當成藝術品創作,手術要用心仔細,儘管有開100台或1000台刀的經驗,但對病人來說都是他的第一台刀。 分享 facebook 醫學辭典/視網膜剝離視網膜是服貼於眼球後壁內面的感光組織,其氧氣和營養供應來自下方脈絡膜,當兩者分離就是所謂的「視網膜剝離」,除非經過手術復位,否則將有失明危險。正常人視網膜剝離機率僅千分之一,但高度近視者罹患機率為1%。此外,視網膜剝離也好發於中老年人、外傷或糖尿病族群,僅少數是因遺傳發生。視網膜剝離不會疼痛,但會有視力模糊、眼前出現浮動的小黑點或閃爍光點、視野部分喪失、眼前景物變形等警訊。出現上述症狀時應警覺,盡快就醫,只要及時治療,可預防視網膜剝離。倘若不幸已發生剝離,必須由眼科醫師動手術,讓視網膜能成功再附著。高度近視、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者,應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日常生活也應防止眼球受到外力傷害。此外,看書或螢幕應適度休息,並將視線移向遠方,以放鬆睫狀肌。(鄧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