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新聞,
seo
,台北市柯市長上台就拆公車專用道;嘉義市長也要拆除公車專用道;連台中市長也考慮要拆除BRT。身為大眾運輸愛好者,
新竹居家看護
,讓我非常痛心與失望,
台中洗腎陪同
,我認為不宜再沉默下去。
交通方面,
遊學夏令營
,最能達到節能減碳目標,
洗滌塔設計
,就是提升大眾運輸使用率,
環保購物袋
,降低自用客車使用率。要鼓勵大家使用,
KOL曝光
,就要提升大眾運輸的服務品質,如台北捷運的準時、快速、便捷,就是吸引大家搭乘最重要的因素。
但看到三市市長想拆除公車專用道的理由,卻是「許多用路人認為公車專用道阻礙車輛通行」,認為多數民眾支持拆除。但要反問的是,是否有問過大眾運輸搭乘者的心聲。你們今天問的,是自行開車的用路人,他們很少搭乘大眾運輸,當然會認為公車專用道礙眼;但對長期搭乘大眾運輸者來說,專用道卻是提升大眾運輸服務品質的重要指標,如不用擔心公車過站不停;有可供擋雨或休憩的座椅;以及上下車不用擔心後方是否有機車呼嘯而過…等優點。
而且,對於逐漸高齡化的台灣來說,能夠服務輪椅族的低底盤公車,已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公車專用道可以統一月台的高度,提升輪椅族的安全性與便捷性;反觀沒有了公車專用道,卻可能因各停靠站的馬路高度不一,或是公車因被路上其他車輛阻隔,無法靠近路邊停靠,降低使用上的安全性。
此外,身為都市規劃者,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都是在交通部門方面重要的設計準則,而TOD簡單來說,也是透過都市規劃的手段,來強化民眾使用大眾運輸意願,使民眾可以透過大眾運輸往返於住家、工作與休閒等場地。
但對於公車專用道拆除乙事,我看不到對大眾運輸的重視,反而比較傾向對「自行開車者」的重視,且與「節能減碳」目標背道而馳。
以台北車站為例,現行公車為了進站與出站,往往必須占去兩個車道,阻礙後方車輛通行,尖峰時刻更因公車班次多,後方的公車因為無法進入路邊停靠,必須占去一個車道,等待其他公車駛離後,後方公車才可切往路邊停靠。
相反地,若有公車專用道設置,公車就僅有一個車道可行駛,不會有變換車道問題產生,後方自小客車自然不會受到公車的阻礙。當然,有人會質疑公車班次那麼多,尖峰時刻恐無法負荷造成後方回堵。針對這一點,必須改善的是公車班距間的調配。
在此呼籲,公車專用道的興闢,係為了要提升大眾運輸的服務品質,鼓勵大家搭乘,減少自用車的使用率;當多數人願意使用大眾運輸時,馬路上的自用車減少,馬路也不需要越開越寬、停車位也不需越設越多。,